這一日,杜府上下剛剛用過早膳,各房各室主事之人和各位郎君娘子就都得到通報,老夫人和家主正在前廳里召集眾人,有重要事情公布。
眾人都是一頭霧水,很是不解,等到來到前廳時,老夫人和家主杜子維早已端坐在主位之上。客座上有一中年道士,白面長須,美資容,仙風道骨,與老夫人和家主相談自若,十一郎杜禎正侍立在一旁。
眾人魚貫而入,見過老夫人和家主,幾位和杜子維同一輩分的叔伯嬸娘們各自落座,而各位郎君娘子們都如杜禎一般,在后面侍立。
杜府以儒持家,有禮有度,自與旁人不同,尊長在上,小輩們只有垂手而立,就連最受寵愛的杜禎也不例外。
老夫人雖然年事已高,身子倒還健朗,鶴發(fā)童顏,很是慈善。目光緩緩掃過眾人道:今日召喚爾等,不為別事,想必近來府中都有所聞,十一郎得司馬先生青睞,拜入其門下,不日將跟隨司馬先生入天臺修行,這是府中大事,不得不告與爾等知曉?!?p> “禎兒,你在各位長輩面前給司馬先生行禮吧,從此你便是玄門中人,須尊師重道,勿要頑皮?!?p> 老夫人說完,眼睛酸澀,險些滾下淚來。這孩子從小就是自己親手帶大,還未成年,就要遠行,真不曉得再次相見,這把老骨頭還健在否?
杜禎聞聽祖母的話,恭恭敬敬地走到司馬先生面前,伏地拜了幾拜。天地君親師,師徒如父子,對待老師要像對待父親一般,否則就是欺師叛道,那是要被世人所恥笑和唾棄的。
司馬承禎見小小少年拜倒在自己面前,連忙攙起。于司馬承禎來說,卻是真心喜歡此子,杜禎固然與玄門道家緣法深重,能承自己衣缽不絕,也確無紅塵之福,但是收其入門,卻是司馬承禎的本意,
那一日,在書房里,第一次見到這個小小少年郎,用一雙孺慕的目光看著自己,一向淡泊的司馬先生不知怎么的,就被觸動了心弦,起了收徒之意。
道家一向自由隨意,念起隨心,便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,也要順其本意,收這么一個小徒弟,想來也是不錯。
距前幾日老夫人召集杜府眾人已經(jīng)有一段時間了,自從眾人從老夫人那得知杜禎不日便要離開杜府,眾人便更加珍惜這短短的相聚。
幾位哥哥們往往出去會友,都會帶著杜禎一起同去,杜禎有時婉拒,也會從街上捎回好玩有趣的物件來逗幼弟開心。
幾個姐姐們更是如此,幾乎每天都長在杜禎的院子里。杜禎比諸位兄長姐姐年幼很多,幾位姐姐都已及笄,很快就要為他人婦了,對小自己這么多的幼弟,自然就會母性大發(fā),弄得杜禎大呼吃不消。
當然自幼懂事的杜禎自然曉得姐姐們的心情,也只好痛并快樂地承受著。
這一日,司馬承禎便要離開長安城了。司馬先生這次本是為當朝太后治療沉疴。太后病體沉重,整個太醫(yī)院竟然無人能夠治愈。天子震怒,不知責罰了多少宮人和太醫(yī),卻也是于事無補。
時有欽天監(jiān)進言,云當世道家上清茅山宗第十二代宗主道隱真人善于岐黃之術,有生死人肉白骨之能,人傳其已臻至陸地神仙之流,陛下可降旨派遣內(nèi)使前往天臺延請道隱真人,定能醫(yī)到病除。
司馬承禎,字子微,法號道隱,又稱白云子。自少篤學好道,無心仕宦之途,師事嵩山道士,得受上清經(jīng)法及符箓導引,后來遍游天下名山,隱居于天臺山玉霄峰,有人稱其為“天臺白云子”,文學修養(yǎng)很深,與陳子昂,宋之問,王適,李白,孟浩然,王維等人并稱“仙宗十友”。
武后時,召至京邑,親降手敕,贊其道行高深,睿宗時,召至宮中,詢問陰陽術數(shù)與理國之事。答曰,陰陽術數(shù)為異端,理國當以仁為本。
道隱真人之名早已聞名于朝野,今日聽聞欽天監(jiān)言及,天子才恍然大悟,司馬承禎曾為先皇診治頑疾,當真?zhèn)€妙手還春。
于是立刻頒下旨意,派身邊近衛(wèi),星夜兼程趕往天臺玉霄峰。
這便是司馬承禎前往長安的前因后果,玄門之士雖說為方外之人,但是天子乃一國之主,氣運之宗,卻也不好駁其顏面,況且又是治病救人,司馬承禎一貫秉承醫(yī)者,仁術也,常施藥于天臺民眾,在其心中,患者無貴賤。
因其與杜子維有故交,固在長安這段時日,一直居于杜府。
這一日,整個杜府都被驚動了。大家都清楚杜府的小公子,十一郎杜禎,從今以后就會很少出現(xiàn)在府中了,此次跟隨司馬承禎前往云臺山修道,山遙路遠,再聞音訊,不知要何年何月。
杜府上下,自老夫人起,無不心中酸澀,但是卻也無法,只得對杜禎千叮萬囑,要他一路保重身體,要他尊敬師長,要他友愛同門......雖心有千言萬語,卻也不知從何說起。
崔氏夫人望著被眾人圍在中心的兒子既高興又難過,高興的是兒子得遇道隱真人,從而避免了一場無妄之災。難過的是從此母子天各一方,難享天倫??蓢@世間之事難以兩全。但是只要兒子健康成長,還有什么比這個更能令做母親的感到快慰呢。
不知何時,杜子維站在妻子崔氏身邊,少年夫妻,中年送子,此情此景,使得夫妻二人不知不覺十指相扣,似乎又回到了那個“妝罷低聲問夫婿,畫眉深淺入時無”的新婚之日,如今兒女都已是翩然少年,當年的青絲紅顏早已埋葬了流淌的光陰里......
杜禎告別了父母,隨師父道隱真人回轉(zhuǎn)天臺。天臺山在浙江東部,多懸?guī)r,峭壁,瀑布,素以佛宗道源,山水神秀而著稱。東晉文學家孫綽在擲地有聲的《天臺山賦》中描繪到“天臺山者,蓋山岳之神秀者也”,“窮山海之瑰富,盡人神之壯麗矣”。
就連與司馬承禎同為“仙中十友”的詩仙李白也曾高吟“龍樓鳳闕不肯住,飛騰直欲天臺去”的向往之情,并在天臺結(jié)廬而居。
天臺山,在道家名聲甚大,自古來,便是修仙煉道之人隱修之所。漢末高道葛玄便曾在此處煉丹。更有仙都,瓊臺,天下第六洞天玉京之言,造就了無數(shù)的神奇故事。
因此,世人眼中的天臺山無疑是神秘莫測的,這里有著無盡的傳說,隱居著神通廣大的仙人。無數(shù)尋仙求道之人往來此地,希望能夠獲得那無上機緣。當然求者眾多,得之寥寥,仙道非機緣,資質(zhì),恒心而不可得。
且說杜禎跟隨道隱真人司馬承禎辭別家人,離開長安。司馬承禎作為道家一脈宗主,名聲甚隆。當朝天子知其有離去之意,挽留不得,只好做罷,遣近侍為其送行。
師徒二人從長安城飄然而去。卻為后世埋下了伏筆,不知有多少仙家故事因此而生,波瀾壯闊的仙道中迎來了逆轉(zhuǎn)危機的應劫之人。
PS:有讀者說不知道這幾章寫了什么,這卷名為“大夢幾千秋”,主要是為簡介中那句”遠古的道家傳承,千載的時光回溯”一句作注,交代了墨蓮圖的來歷,同時也是主人公墨非的神奇前世,如果大家細看,便會知曉,墨非便是杜禎,墨蓮圖便是墨非前世為杜禎時所煉制的至寶,墨非進階金丹境時,引發(fā)了墨蓮圖中杜禎留下的神識烙印,進而回溯千年,前世今生交感,可謂是“一入金丹憶前世,墨非原是杜郎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