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歷史

宋代風流

方臘與明教源流考

宋代風流 網(wǎng)絡村夫 2759 2005-12-01 23:51:00

    歷史上的摩尼教即明教,也叫未尼教、明尊教、是波斯人摩尼在公元3世紀所創(chuàng)立,當時大約相當于中國的魏晉時期。唐代摩尼教傳入中國,以后逐漸發(fā)展起來。

  摩尼教教義的核心,是說在世界的一開始,就有光明和黑暗兩個王國并存著,光明占據(jù)北、東、西三方,黑暗占據(jù)南方。在光明王國里,光明、善美、和平、秩序、潔凈,摩尼教經(jīng)典《下部贊》“嘆明界文”說:

  光明普遍皆清凈,常樂寂滅無動詛;彼受歡樂無煩惱,若言有苦無是處。常受快樂光明中,若言有病無是處。如有得住彼國者,究竟普會無憂愁。處所莊嚴皆清凈,諸惡不凈彼元無;快樂充遍常寬泰,言有相陵無是處。

  光明王國的統(tǒng)治者,波斯稱為察宛(意為永恒),東土稱為明父、大明尊。黑暗王國到處充滿煙火、悶氣、颶風、污泥、毒水,由黑暗魔王統(tǒng)治,住著五類魔,整天沉溺在情欲和爭吵之中。光明和黑暗數(shù)次大戰(zhàn),黑暗魔王使惡魔生下了人類的祖先。因為人類是黑暗之魔的子孫,大明尊便派遣光明使者,用光明分子來拯救人類的靈魂。

  到了宋代,摩尼教被意譯為“明教”,教義被簡明地歸納為“清凈、光明、大力、智慧”八個字。教眾中有農民、秀才、吏員、兵卒、綠林好漢、江洋大盜、武林俊彥等。教徒白衣烏帽,秘密結社,共同尊奉明使為教內尊神。、當時因為處于秘密狀態(tài),教名也有了多種別稱,除浙江稱摩尼教、福建稱明教外,據(jù)陸游《渭南文集》卷五《條對狀》,淮南稱二檜子,江東稱四果,江西稱金剛禪,福建又稱揭諦齋等。

  明教在宋元時期進一步和中國本上文化結合起來,成為下層人民和江湖對抗朝廷的秘密斗爭形式,由于明教長期受到朝廷壓抑,行事極為詭秘,有時也為江湖“白道”所誤解,比一般的江湖面臨著更大的壓力,因此反抗朝廷也更堅決,在歷史上幾次掀起大的波瀾。第一次是北宋未年,方臘利用摩尼教組織群眾,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起義,震動東南半壁河山。

  第二次是南宋以后,明教和白蓮教相聯(lián)結,在元末農民戰(zhàn)爭中充當了重要角色。元末農民大起義中的紅中軍,多白蓮教徒,首領韓林兒又稱“小明王”,這個“明”又與明教有關。

  后來的明大祖朱元璋,當時也是白蓮教和明教中人。只是他。取得大權以后,因為深知秘密教派的厲害,逐漸與兩教不大和睦。等到他當上皇帝,便采納李善長的建議,下詔嚴禁白蓮社、明尊教,并把取締“左道邪術”寫進《明律》十一《禮律》,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。其后,白蓮教以各種支派的形式變換名目繼續(xù)得到發(fā)展,明教卻逐漸衰落了。

  在武俠小說中,由于金庸的武俠名著《倚天屠龍記》寫到明教,使明教蜚聲一時,成為俠的文化形式中秘密教派的一個典型。

  金庸筆下的明教,先是被人稱為“魔教”,因為他們長期受到朝廷壓抑,行事不免詭秘,江湖中人對其知之甚少,故視之為“魔”;因為他們的志向是在行善去惡,拯救世人,堅決對抗朝廷,和一般江湖門派夢寐以求的首先是稱雄江湖、對朝廷主要是不合作的態(tài)度不同,他們的志趣、行為自然與一般江湖有異,故被視之為“魔”;又因他們久受壓抑,行事不免乖張,氣氛不免神秘,與一般江湖格格不入,甚至多造殺孽、多有得罪,故被視之為“魔”;再加上朝廷和有些壞人從中挑唆、破壞;再加上教內高手如云,惹得江湖中人心中嫉妒(如峨眉滅絕師大使有此嫌疑)等等;他們的名聲便完全被江湖中人傳壞了。所以,明教隨即遭到了江湖六大“名門正派”——少林、武當、峨眉、華山、昆侖、崆峒的圍攻。直到這時,明教總壇光明頂高手盡皆遭成昆暗算負傷,無力抵抗,面臨毀滅之時,人們才逐漸開始認識到明教的真面目。金庸在這里有一段很精彩的描寫:

  當此之際,明教和天鷹教教眾俱知今日大數(shù)己盡,眾教徒一齊掙扎爬起,除了身受重傷無法動彈者之外,各人盤膝而坐,雙手十指張開,舉在胸前,作火焰飛騰之狀,跟著楊逍念誦明教的經(jīng)文:

  “焚我殘軀,熊熊圣火。生亦何歡,死亦何苦?

  為善除惡,惟光明故,喜樂悲愁,皆歸塵土。憐我世人,憂患實多!憐我世人,憂患實多!”明教自楊逍、韋一笑、說不得諸人以下,天鷹教自李天垣以下,直至廚工仗役,個個神態(tài)莊嚴,絲毫不以身死教滅為懼。

  空智大師合十道:“善哉!善哉!”俞蓮舟心道:“這幾句經(jīng)文,想是他魔教教眾每當身死之前所誦的了。他們不念自己身死,卻在憐憫眾人多憂多患,那實在是大仁大勇的胸襟啊。當年創(chuàng)設明教之人,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。只可惜傳到后世,反而變成了為非作歹的淵蔽。”

  這樣,金庸筆下的明教,既有明顯的魔性,行為、信仰都與中原武林各大門派的華夏中心傳統(tǒng)意識大為不同,在各派的圍剿中不免出手狠辣,行事乖張詭秘,多造殺孽;同時他們也有明顯的合理性,比如對理想世界光明前景的追求,抗元的堅決性,自身求生存、求發(fā)展的權利等?;蛘哒f,所謂“魔性”,只是因為個別喪心病狂、處心積慮的人,才引起一場江湖武林中的浩劫。在許多武俠小說里,這種“魔性”在魔教里似乎代代相傳,這其實也是片面的看法,張無忌作了明教教主,仍是性情中人;光明左、右使楊逍、范遙,豈不正意味著自由、逍遙?“魔”并不是一成不變的,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含義和傾向,這形成了歷史與小說相結合的神秘教派的復雜性。

  順便再說到金庸所寫明教的組織機構,也深受秘密教派的啟發(fā)??偨讨猩竦南笳魇且晃皇?***,中土明教教首為教主,他必須學會獨門心法乾坤大挪移,也只有他才可以學這套武功。協(xié)助教主的是光明左使楊逍、光明右使范遙,再往下是四大護教法王“紫白金青”:紫衫龍王黛綺絲、白眉鷹王殷天正、金毛獅王謝遜。青翼蝠王韋一笑;再下有五散人??倝奈溲b為五行旗使率領的五行旗,各地有分壇。像這種組織形式,便跟八卦教等武場秘密教派很相似。

  最后,我們說完了秘密教派的風雨歷程,無論是文場或武場教門,還是明教一類的形式,宋代以來,秘密教派在中國農民中很有市場,尤其是在北方。固定于一處的,形成了強大的地方勢力;散布各地的,形成了相互呼應縱橫天下的格局。是江湖上的“立強于世”者。

  秘密教派大多數(shù)被朝廷列為“邪教”;在老老實實的順民心中,則是極其神秘的“魔教”;在所謂“名門正派”的眼里,他們是“外道”,因為他們要宣揚現(xiàn)在世界的苦難,要拯救眾生,不免以武犯禁,不免人在江湖,于是有血火刀光,“走不盡天涯路,在風云之中你追我逐”;他們也曾有一番轟烈的抱:

  負,于是“每個人也自稱英雄”。蒼茫大地,演出著一幕幕驚心動魄而身不由己的江湖曲。

  因為他們信念至深,走一步無怨無悔,死死生生,人在江湖,也曾瀟灑自如。

  因為他們信念至深,憑一種是非黑白,刀光劍影,人在江湖,也曾俠義干云。

  魔耶?

  神耶?

  人在江湖,又有誰能分得清?

  

  

按 “鍵盤左鍵←” 返回上一章  按 “鍵盤右鍵→” 進入下一章  按 “空格鍵” 向下滾動
目錄
目錄
設置
設置
書架
加入書架
書頁
返回書頁
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