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少的時候,男孩情竇初開,但他或許也不懂愛是什么,只是照著電視、書本上的臺詞,磕磕巴巴的說著他還未理解的話。女孩更不懂了,只知道身旁已經戀愛的姐妹說過“被告白,心跳加速了,那就戀愛吧”.那時沒有什么情投意合、門當戶對,只是覺得你很好,我喜歡。十年后,女孩回憶當時,那時的心跳或許只是期待和緊張吧。步入青年的男孩,不再像情竇初開時那么青澀,有了物質的加持,追求的花樣也不斷翻新,不計較什么身份和人品,有的還是喜歡。女孩的要求也隨之升高,還時不時的會“耍些花招”,還美其名曰考驗。
隨著年齡的增長,男孩沒了之前的肆意妄為,女孩也開始審視已婚的姐妹。加上周圍人的催促,“再不結婚,可就真剩下了”,一句話男孩女孩都慌了陣腳,開始不斷相親。從那之后,沒了喜歡,只剩合適。
愛情到底是什么?
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,可仍舊停留在想的階段。也是,我不是學者,不是智者,更不是那些自詡能直視人心的心理學者,只是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小公務員,怎么可能想的明白,看的透徹呢?當然,這也僅限于我,不能代表公務員這個大群體。
不懂愛情的我,也仍舊停留在單身階段,而且一停就是好幾年。我就好像年久未用的機器,某項技能已經完全失效。機器年年都會檢視保修,我也一樣。我還是反復在想,問題到底出在哪兒?以至于現(xiàn)在被冠上“大齡剩女”的名號。不管是工作之余的聚會,還是逢年過節(jié)的回家探親,不管是認識的,還是不認識的,待我介紹后,都會迎來兩句已經聽了無數遍的話“結婚了沒?有沒有對象?”“多大了?”待我全部否定再說出年齡后,相親、介紹對象的話題筏子就被自然而然的打開。
要是桌上再有那么幾個熱心腸的大姐大媽,那你就要做好準備了,“不體諒父母”、“太過挑剔”、“要求別那么高”等等,你自己都不清楚的理由就貼在了你的身上。如果這時你再解釋一句“我沒有,只是不喜歡,沒眼緣”,那桌上的氣氛就會達到鼎盛,迎來新一輪的“討伐”?,F(xiàn)在想想,聽的最多的還是那句“現(xiàn)在的社會,喜歡不重要,重要的是合適”。合適...合適嗎?我不懂了,合適什么時候變得比喜歡容易了呢?
話說回來,我也不是沒談過戀愛,依稀記得初中時也被好幾個男生追求過,還收到過現(xiàn)在想想都還會臉紅的情書。當時的自己可能是真傻,好死不死的把情書帶回了家,塞在被褥底下。第二天,它就被握在自家老太太手里,沒有訓斥,也沒有想象中的臭罵。老太太只是拿著它,看著自家大女兒,也就是我那個貌美如花,還品學兼優(yōu)的姐姐,“她還能收到情書,還真是稀奇!”額...現(xiàn)在想想,我寧愿當時被她大罵一頓,然后開啟轟轟烈烈的初戀,也不至于無疾而終,讓它胎死腹中。
初戀發(fā)生在高中,如果說戀情從告白開始,分手結束,那或許是我的初戀。可是,也只存活了四五個月。為什么分手...可能只是在大學圖書館的某個下午,猛然覺得他對于我來說,只是感動不是感情,那又何必浪費彼此的時間。一條簡單的分手短信,他也沒有過多的糾纏。不過,那天我還是哭了,或許分手和哭,就像咖啡和方糖、奶茶和珍珠一樣,早就成為彼此不可或缺的東西。
現(xiàn)在的社會就是這樣,可是為不將就努力掙扎著的男男女女,也不在少數。他們始終相信,冥冥之中應該有一個他或她,還在等著她或他。亦或是他和她,心里永遠在等著自己在意的那個人回來,攜手走進戀愛的殿堂,婚姻的墳墓。